close

這是一個知識焦慮的時代;

也是一個知識星球氾濫的時代;

更是個人IP風起雲湧的時代 。

(多麼生硬且彪悍的排比句!!!)

知識快餐的時代,哪兒哪兒都在提倡碎片化學習。

所以你訂閱了【得到】某學習專欄提升認知,又參加了【混沌大學】產品課程班,貌似還應該去【樊登讀書會】讀幾本書,最後再來個【每日打卡群】督促自己一下。

好像時間怎麼都不夠用,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,以至於一停下來就會有一種恐慌感。

好像別人都那麼忙,你不顯得忙起來,心裡會有負罪感。

好像是收穫滿滿 ···

那好,既然你學了那麼多,有沒有想過,如何讓學到的知識產生價值?

這個問題同樣是在問自己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為什麼要寫作?

星佳在小密圈分享了一個他的觀點:我建議每個人都堅持寫文章,然後去打造個人IP,說白了就是給別人埋下關於你的種子,而這些種子結下的答案都是你埋的。

自認為讀過幾本書,聽過幾堂音訊課程,但突然有個機會讓你表現一下的時候卻發現:自己連個基本概念都闡述不清楚。

思考沒有邏輯性,結構更談不上系統化,只是一味地強調自己的觀點,固執地重複。

這才意識到,好像哪個環節出現問題了。

古典老師在《躍遷》中提到一個“ 知識 IPO ”的概念,其實質是——把知識整合產品化的個人商業模式。

這裡有個假設,即:你已經學到了這些知識。必須在這個前提下,來談論如何讓知識產生價值才有意義。

這麼看來,寫作的目的很簡單:用【輸出】來倒逼【輸入】,用【輸出】來強化【輸入】。

指尖劃過鍵盤,敲下每個字元的瞬間,你會不斷拷問自己的邏輯,循序漸進,慢慢將自己的思想打磨成一個產品。

之後你會發現,這是一個良性迴圈。你想呈現一個好產品,現貨不夠用,或不能用,那你就必須逼自己輸入好貨,這樣才能實現你想表達的目的。

而更重要的是,輸出的過程實現了價值兌換,也就是說,你讓別人知道了你有這方面的能力,而“被知道”這個動作將會引發你去吸收更強的輸入,開始自我躍遷

如何將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創造出最大的價值,這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。

只是有的人在意,有的人無視罷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如何開始寫作?

我編不了曲折優雅的故事,也寫不出洞悉某一領域的深刻分析,文筆更是爛的一塌糊塗,那我該如何開始,打造自己的知識晶體?

1.刻意練習

換個講究點的說法就是:專注。

專注於你擅長的領域,通過刻意練習(持續輸入)修煉技能,建好你的第一道護城河。

先保證你的城池穩固(有貨)是重中之重。

2.小而精緻的分享

在還沒有掌握一個比較系統的方式能把這些知識形成體系整合成“知識晶體”之前,試著先去做一些小而精緻的價值分享,把已學到的知識封裝成輕產品,高頻次刷出去。

就像【秦友團】小密圈中幾個特別熱門且乾貨的小標籤專題:#每日一頁書#、#視覺化表達#、#PPT主義#,輸出不一定要大,但一定要有。

如果寫不出一篇文章,那就寫一個知識卡片;如果沒法積累一個知識卡片,那就總結一句話。

每日三言兩語總結你的新收穫並分享出去,慢慢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“知識IP”。

總想著憋大招是不太可能的。

3.持續輸出

在談到碎片化時間管理的問題時,薛兆豐老師提出個特別有趣的觀點:時間碎片,但知識不碎片。

如果每天都堅持同一主題的碎片化學習,聚沙成塔,它就會積累成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。

而這個過程的重點在【持續】

前段時間關注了一個手繪達人——【榆錢】,可以試著關注一下她的公眾號【榆錢哈哈繪】,她會通過 #每日一畫# 持續輸出自己的手繪作品,圈粉無數後也開設了自己的手繪課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冠冕堂皇的總結

無論是從基礎設施,還是人們的價值觀來看,知識經濟、知識變現、個人品牌崛起的時代已經到來。一部分覺醒的人已經開始嘗試將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。

剛開始的時候,不論自己寫的有多差,不用太擔心,先硬著頭皮寫下去。

你也許需要學習筆記、整理腦圖、視覺引導,但千萬記得讓知識成為產品,而不是自嗨的收藏品。

點連成線,功不唐捐。

用你的愛好好好塑造自己,那就先讓“點”存在!

我們堅持做一件事,並不是因為它有效果,而是堅信,這樣做是對的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瓦茨拉夫·哈維爾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END

            | 成長 | 認知 | 區塊鏈 | 瞎扯淡 |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vdyurw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