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考古學家於中國新疆某山腳下發現的古代灌溉系統鳥瞰圖。

圖片來源:《亞洲考古研究》

新研究發現,在1700多年前,中國古代農民可能借助了絲綢之路旅行者所帶來的古老灌溉知識,將地球上最乾旱的沙漠之一變為了農田。

考古學家使用衛星影象,對中國西北部天山山脈貧瘠的山麓地帶進行分析後,得出這一成果。這些山峰構成了中國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部邊界,同時也是史前絲綢之路路線所處山脈的一部分,這條史前絲綢之路將中國和中國以西地區連線了起來。

某個地區的衛星影象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注意,因為該地區尤其乾燥,它被稱為Mohuchahangoukou或MGK。拜Mohuchahan河所賜,該地區能得到些許的季節性融雪水和降雨。如果觀察該地區地面的話,只能看到一些稀稀疏疏的巨石和溝壑。但是當研究人員使用一架商用“四旋翼”無人機在MGK上方約100英尺(30米)處拍攝影象時,科學家們說從影象中可以看到大壩、蓄水池和灌溉小型農田的灌溉渠的輪廓。

科學家指出,現場進行的初步發掘證實了農場和墓葬的存在。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和其他方法測定的結果,這些農場和墓葬或許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紀或四世紀。研究人員補充說,這個古老的農業社群很可能是當地牧民所建,因為他們在自己的飲食結構中加入小米、大麥、小麥和葡萄等農作物。

研究作者Yuqi Li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名考古學家,他告訴《生命科學》雜誌:“100年來,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該地區,竟然這麼晚才發現這個規模如此巨大的遺址,這實在令我非常驚訝”。

這一古老的灌溉系統儲存完好,該系統使用河水灌溉農場,幫助人們在具有世界上最乾旱氣候之一的地方種植作物。研究人員表示,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地帶,過去每年降雨量均不到3英寸(6.6釐米),即使對於最耐旱的小麥和小米品種來說,降雨量也只相當於培養這些作物通常所需水量的五分之一。Yuqi Li說,該地區比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、中亞和美國西南部的戈壁沙漠還要乾燥,但不及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和北非的撒哈拉沙漠。

這些巨石很可能是被古代人擺在這裡的,他們用這些巨石來減緩春季洪水的流瀉。 同時,巨石也會幫助農田堆積起富含營養物質的沉積物。圖片來源:Yuqi Li

灌溉技術一開始是如何引入中國西北部新疆地區這一干旱地帶的,對此人們長期以來都無法做出定論,而這些新發現或許有助於解決有關這一問題的爭論。而一些研究人員則認為,所有重要灌溉技術均是由中國漢代(公元前206至220年)軍隊帶到新疆的。

“最有可能的情況是,這種灌溉技術來自於西方,”Li說道。

此前的考古工作表明,在古代中亞沿山脈耕種和放牧的所謂農牧社群,可能早已在被科學家稱為內亞山脈走廊的地區播種了作物。這個巨大的交流網路可能跨越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,將古老的遊牧民族聚集在了一起。當他們把牛群趕到季節性牧場的同時,可能也在傳播著灌溉技術。

研究人員指出,在土庫曼東南部的Geokysur河三角洲綠洲,也發現了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類似於MGK的灌溉系統,而在更西邊的伊朗Tepe Gaz Tavila定居點也發現了可追溯至約公元前5000年的灌溉系統。研究人員補充說,在費南谷地農業社群也發現了一個與MGK幾乎相同的灌溉系統,這一灌溉系統於青銅時代(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900年)後期建立,位於約旦南部的沙漠中,該灌溉系統包括了巨石建造的運河、蓄水池和農場邊界。

相比之下,已發現的新疆漢代灌溉系統比MGK的規模更大。比如,MGK系統大約能灌溉500英畝的七塊田地,而漢代時期在新疆米蘭和樓蘭社群引入的系統,則使用了長達約5.3英里(8.5英里)的更寬、更深的直線通道,能夠灌溉更大的區域。其中有一個系統的灌溉面積超過12000英畝(4800公頃)。

“MGK灌溉系統的複雜程度讓我感到驚訝,”Li說,“以前我以為農牧民只會隨意種植一些農作物做為日常飲食的補充。但是我們發現他們使用了複雜的系統,而且很可能具有高度可持續性,使農耕活動更加便利以便在沙漠環境中發展農業,甚至可能具備比漢代軍墾更高的可持續性“。

Li說,新疆還有很多東西有待科學家們去發掘。他表示:“這款無人機能夠極大地節約成本,在勘測面積較大的區域時,能幫我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。”

Li和他的同事在《亞洲考古研究》12月份的期刊上詳細地介紹了他們的發現。

原載於《生命科學》

譯者:IICC-X 許嘉琪

arrow
arrow

    wvdyurw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