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歷劫半生,兄弟倆還是雙雙墮入無間輪迴。

十多年前,他們也曾盛極一時,但很快走向衰落,先後委身於不同新主,滿以為將重獲新生,卻上演了另一幕盛極而衰的悲劇。

這對兄弟便是*ST海潤與ST保千里,前者深陷鉅虧牢籠且股價已跌破1元紅線,後者則被前實控人掏空並連收28個一字跌停(從2017年12月29日復牌開始計算),至今日才被撬開。

A股從來不乏奇聞軼事,但類似於*ST海潤與ST保千里的故事卻不多見,有些時候,不得不相信輪迴。

申達舊事

六度分隔理論認為,世界上任意兩個人之間建立聯絡,最多隻需要6個人,*ST海潤與ST保千里的聯絡便是曾經的“申達系”。

申達系是以江蘇江陰市申達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的資本派系,2005年時達到鼎盛,掌門人張國平年富力強,一度登上福布斯富豪榜,是全國優秀包裝企業家,無錫市明星廠長、勞動模範。當時申達集團實際控制了中達股份、江蘇申龍兩家A股公司,即現在ST保千里、*ST海潤的前身。

1997年,南京塑料包裝材料總廠、內江包裝材料總廠、申達集團3家公司主導發起成立中達股份,該公司是我國制膜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。

2000年是一個轉折年。中達股份另兩家發起人雙雙遭遇債務危機,一家因債務糾紛股份被凍結,另一家因欠款股份被拍賣,其中1156.8萬股變賣給申達集團,所得款項用於清償銀行借款。申達集團也由此晉升為中達股份第一大股東,且此後數年一直實際控制公司。

同年,為明細產權,申達集團進行改制,並設立了江蘇申龍創業集團有限公司。2003年,江蘇申龍上市,主營軟塑彩印、複合包裝材料的生產及銷售。

然而,申達集團並沒有汲取前述中達股份兩位股東的教訓。申達集團時代的中達股份與江蘇申龍,不僅在關聯公司記憶體在大量的體系內擔保,還有為數不少的對外擔保。筆者注意到,2005年末,中達股份擔保總額佔淨資產的近七成。2007年末這一比例更達到173.84%。

2006年,債務危機突如其來。一年前與申達集團建立互保關係的江蘇太平洋建設集團,於2006年9月資金鍊斷裂,相關債權銀行追究申達集團的連帶擔保責任,並很快抽走了申達集團數億元流動資金,引爆了申達集團債務危機。

上市公司層面的中達股份與江蘇申龍未能倖免,且隨後通過多起關聯交易為申達集團“輸血”,兩家實業公司不斷被大股東掏空。2007年9月11日,中達股份與江蘇申龍雙雙緊急停牌,宣佈等待控股股東討論相關債務重組及資產重組問題。

在債務危機爆發後,江蘇省金融辦出面緊急協調,牽頭成立債務重組銀團。此後申達集團做出瞭如出讓上市公司、子公司控股權、出售房產專案等系列努力。

正是在這期間,江蘇申龍被率先賣殼。因2006年至2008年連續虧損,上交所自2009年4月2日起對江蘇申龍(彼時為*ST申龍)實施暫停上市。為恢復上市,在幾度引進投資者失敗後,江蘇申龍最終鎖定了海潤光伏。2011年8月,江蘇申龍重大資產出售及吸收合併海潤光伏事項獲通過,公司2012年2月17日復牌後,申達系成員申龍創業迅速大手筆減持套現。

但截至2013年4月,申達集團合計歸還銀團貸款本息、上繳稅收後,仍存有大量欠款。

2013年,申達系旗下幾家重點企業進入破產重整,其中,中達股份破產的重組成為江蘇省首例上市公司破產重組案。

2014年5月27日,中達股份宣佈牽手保千里,後者作價30億元借殼,評估增值率超過10倍。2015年重組完成後,上市公司股價一路攀升,申達系則通過部分減持回收資金,全部還清過橋貸款。

無間輪迴

申達系幾經努力,算是還清了歷史債務並退出A股舞臺,但是此時已為*ST海潤、ST保千里的兩個申達系棄子卻未能走向康莊大道。

現在回過頭來看,申達系崩盤的原因很多。

一方面,低毛利的傳統包裝行業不太景氣,且申達集團盲目擴張產能。

另一方面,集團盲目涉足房地產和類金融行業,流動性風險高企。這些幾乎是當時凡可稱為某某系的資本集團的通病。

不過,上面這些系統性原因並不能完全解釋申達系的崩盤,這可能只是顯露於冰山上的部分,冰山下是申達系積重已久的內部控制缺陷。

申達集團原由張氏三兄弟創立,張國平為核心,其弟張國偉曾任中達股份董事長,其兄張國興曾是中達股份董事,其侄張健曾任江蘇申龍董事長。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則大多為申達系背景。

民營企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協調成本較低,但同時監督成本也較低,加上申達系持股比例較高且牢牢控制董事會,中小股東發言權缺失,這也是申達繫上市公司能實現通過關聯交易、受讓專利等各種方式為集團“輸血”的重要原因。

內部控制混亂的缺陷在接手的*ST海潤、ST保千里身上表現更甚。

例如,早在完成借殼上市後,保千里便對公司章程作出密集修改,修改核心在於擴大總裁的權力、縮小董事會許可權。直至2017年底,保千里才正式披露,前實控人莊敏涉嫌以多種手段侵佔公司利益,將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失。

這家公司在2015年年報裡,描繪了諸多當時最火的概念:智慧硬體、無人駕駛、無人機、VR、AR等。公司市值高點時一度超過700億元,目前僅逾60億元。

2017年7月,證監會發布對ST保千里借殼上市構成造假上市的處罰,此後公司負面纏身,部分資產遭銀行凍結,莊敏股份遭凍結、重組終止、被證監會立案調查、復牌股價持續暴跌、業績預虧數額無法確定等等。

再看*ST海潤,借殼江蘇申龍當年,業績就不達標,2012年距離承諾業績還差5億元,2013年更虧損2億元。雖然2012年光伏行業遭遇寒冬,但此後公司並未因為光伏行業回暖而止跌回升。公司2017年預計虧損23.7億元至28.4億元,*ST海潤現價僅為0.87元/股,目前已緊急停牌應對。

命懸一線

對於*ST海潤、ST保千里,當務之急是保住殼資源。

*ST海潤已採取行動,公司2月5晚間宣佈停牌籌劃重組,方式是引入戰略投資者。不過,正在籌劃的可能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的重大事項依舊“存在重大不確定性”。由於短時間籌劃重大事項難度較大,不排除公司此舉系以時間換空間。

不妨猜想其他可能。根據相關退市規則,若*ST海潤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,應終止上市。此前深市的閩燦坤B曾採取縮股的方式化解退市危機。按照6:1比例縮股後,閩燦坤B11億股的總股本即縮減至1.8億股。

閩燦坤B

不過,*ST海潤要效仿閩燦坤B的縮股方式,也有較大難度。

閩燦坤B股價低迷很大程度上受B股市場長期不活躍影響,此前有報道稱,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,因純B股公司的特殊性,通過縮股方式保留上市地位的做法侷限於純B股公司。

ST保千里處境也比較複雜,公司目前實控人已經變更。從進展上來看,公司此前稱正積極協調各債務人的關係,尋找債務重組的機會。另外,原實控人莊敏仍在“失聯”狀態,公司將敦促莊敏儘快回到公司,配合公司核查。

截至目前,*ST海潤、ST保千里均無實質性的紓困方案,兩公司已成為燙手山芋,在資本逐利的時代,他們收穫的不是同情,而是無盡的揶揄和嘲弄。不少人將ST保千里與樂視網連續跌停編成段子,在坊間肆意流傳,儼然申達系崩盤舊事再現。

不得不說,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,更悲劇的是,這樣的故事往往在A股不停的上演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创业
    全站熱搜

    wvdyurw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